2014年12月,当Cocar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上线当月平台车辆数突破6000辆,注册用户超过5万人时,定然不会想到,在半年多之后的2015年7月初,其便成为P2P行业首个退出者。Cocar的创始人及运营团队均来自于车速递,行业经验毋容置疑,加之P2P租车如今又是站在风口上顺势而为的行业,Cocar是如何硬生生倒下的呢?
外界纷纷猜测Cocar未能获得A轮融资,资金链断裂是导致其倒闭的直接原因,而从上海证券报记者向Cocar首席营销官戴菁莪求证中可以获悉,Cocar的资金确实不宽裕,但更为核心的因素在于没能整合好供应端的碎片化资源,即由于平台未能对车辆需求方和供应方在车辆质量、服务等方面进行有效整合,导致无法发挥共享经济的优势。
然而笔者相信,一个公司的衰亡不会是一两个原因导致的,必定是多种因素诱发的结果,从公司自身管理到行业环境无不起着或多或少的作用。对于Cocar而言,除了上述提及的资金及产品之外,行业的僧多粥少、团队的进入时机、车辆的风险管控都是不可回避的原因。
众所周知,作为租车市场一部分的P2P市场已有PP租车,宝驾租车,友友租车,凹凸租车、AA租车、多诺租车等多个参赛者,竞争之惨烈,可见一斑,行业容量终究是抵不过前赴后继的进入者和先入者日益膨胀的雄心,于是僧多粥少,弱肉强食。其次,Cocar的平台直至去年年底才正式上线,而此时PP租车已成立一年有余,且顺利完成两轮融资,宝驾/凹凸/友友也已完成A轮融资,在这一大环境下的跟进者还有多少市场份额可以蚕食不言自明。此外,所有P2P公司都面临着丢车、盗车等车辆风险管控问题,行业性的顽疾至今未有圆满的解决方式。以上种种或是压垮Cocar最后的稻草。
然而,有人退出,也有人迎难而上。滴滴快的总裁柳青在媒体沟通会上还表示,未来滴滴可能会进入P2P租车领域,自己做或者投资都有可能。行业竞争呈愈演愈烈之势,未来市场布局将如何演变仍然未知。